我们近期接到了一些提问:“看这个视频!翠鸟真的会把自己扎在树上吗?这也太惨了吧!”
点开一看,差点没气晕过去——这不就是前阵子流行过的,恶意摆拍翠鸟的视频吗?(点赞超百万,这泼天的流量啥时候才能轮到我们正经科普啊喂!)
![]()
有往年的高流量视频,也有最近发布的
没想到,这阵歪风又来蒙骗不明真相的观众了。是时候再把这里头的猫腻和科学道理给大家掰扯清楚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谁家好鸟天天撞树啊!(图源网络截屏)
先说结论:
所有“翠鸟嘴扎在树上动弹不得”的视频,无一例外,全是人为恶意虐待动物的摆拍。
翠鸟捕猎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视频中身不由己的“主角”——翠鸟。
俗称为“翠鸟”的鸟类,是一个拥有近120名成员的大家族,它们大多披着绚丽夺目的羽衣,主要活跃于热带地区的水域与森林之中,以捕捉水生或陆生的小型脊椎动物为生。
![]()
吃鱼,咱不含糊
其中最常见的受害者是“普通翠鸟”,占了普通两个字,是我国境内最为常见的翠鸟,也是分布纬度最高的翠鸟之一。因为它的常见和漂亮,为它们招来许多无妄之灾,也常常成为“点翠”的受害者。
![]()
颜值太高了
翠鸟的生活离不开水生动物丰富的河湖、溪流或池塘。它们喜欢长时间伫立于水边突出、毫无遮挡的枝条、岩石或栏杆上,凝神静气,纹丝不动。这是它们高效的捕猎策略。
一旦有小鱼小虾进入射程,翠鸟便会瞬间启动,一道蓝色的闪电疾射而出,不待我们看清楚,它已经扎入水中又迅速离开水面,带着战利品回到了栖处,嘴叼着猎物在树枝或硬物上反复摔打,直至将其敲晕,然后美美地享用。

捕猎就一个眨眼的功夫(视频来源:Animalogic / YouTube)
借助慢放镜头,我们便能清晰地还原电光石火的全过程:翠鸟首先会飞临猎物的正上方,尽可能垂直的角度俯冲而下。它巧妙地借助重力加速,尽快冲向目标。在入水的一刹那,翠鸟将翅膀紧贴身体,用长而笔直的喙入水、减小阻力。

主要借助重力加速(视频来源:Animalogic / YouTube)
与此同时,它眼中一层半透明的“瞬膜”及时闭合,这既有效保护了眼球免受水中异物的冲击,又保留了在水下的部分视力,便于它在最后关头微调姿态,确保命中。
同样拥有厚实长嘴的众多捕鱼鸟类使用着不同的“武艺”。例如,鹭科鸟类兼具戳刺和夹持;而蛇鹈(tí)则依靠其颈部强韧的肌肉和特殊的关节结构,精于爆发式的刺击。
![]()
鹭科鸟类捕鱼又夹又戳的(摄影:Capt.Z)
翠鸟扎树
但我们的翠鸟,它的捕食策略更侧重于“夹取”而非“刺穿”。它的喙更像是筷子钳住猎物。因此,从捕食机制上讲,“翠鸟捕猎时眼神不好,一头把自己扎进树里”纯属无稽之谈。

更像是夹而不是戳(视频来源:YouTube)
从力学和生理结构来说,翠鸟偏好近垂直的俯冲路径,最大化利用重力。然而,网络上流传的那些“扎树”视频,翠鸟的喙是水平地“刺入”树干的,明显与它们真实的发力方式背道而驰,反倒像是有人用手抓着翠鸟,一点一点把它的嘴硬生生“怼”进缝隙里固定住所呈现出的姿态。
况且,翠鸟的头部和喙部结构,也根本承受不了巨大冲击。视频中翠鸟的喙“扎入”的位置,往往是些现成的树洞、裂缝,或者是松软的香蕉树茎(本质上是叶子,叶轴卷在一起形成“假茎”)。这恰恰暴露了拍摄者的心虚——他们心知肚明,翠鸟的喙根本无力钉入平整坚硬的木质树干,只好挑选这些薄弱环节来造假。

被迫成为“傻鸟”演员(视频来源网络)
如果仔细观察视频中翠鸟的状态,能发现更多令人心痛的细节。许多被摆拍的翠鸟显得萎靡不振,翅膀不见丝毫扇动挣扎的迹象,身体僵硬,羽毛也失去了野生鸟类应有的光泽与顺滑。它们极有可能是被捕捉后囚禁多时、健康状况堪忧的个体,甚至不排除是撞到玻璃后昏厥,或是已经死亡,才被这些无良拍摄者捡来或买来,物尽其用地制造噱头。
无论这些翠鸟在被摆拍时是死是活,都无法改变一个核心事实:视频的拍摄者正在利用动物,进行赤裸裸的虐待性摆拍,以此博取眼球和流量,也会极大地误导不明真相的观众。
鱼缸拍翠
讽刺的是,翠鸟还经常沦为另一种看似“唯美”、实则同样充满伤害的摆拍场景中的道具。
由于其色彩艳丽、姿态优美,且时常出现在城市公园或近郊水域,翠鸟成为了摄影爱好者们竞相追逐的“明星模特”。少数追求出片的拍鸟人,“构思”出了“鱼缸拍翠”的创意。
他们在翠鸟惯常活动的栖息地附近,放置一个透明的玻璃鱼缸,缸内放入几条作为诱饵的小鱼(有时还配上些大红大紫的塑料假花)。附近的翠鸟被饵鱼引来,俯冲捕食,扎入鱼缸的瞬间,便成了这些拍鸟人趋之若鹜的“翠鸟入水高清视角”。
![]()
鱼缸诱拍
诚然,最早一批令人惊叹的翠鸟捕猎水下视角,确实是摄影师们利用专业水下摄影设备,经过长期隐蔽守候和巨大投入才拍摄到的珍贵画面。但经过民间大神的发明创造异化成了广泛流传的“鱼缸诱拍”。这股不正之风流传已久,前阵子部分管理规范的城市公园在集中整治不文明诱拍行为的活动中,已将“鱼缸拍翠”列为了重点打击对象。
![]()
本是难以拍摄的珍贵画面
前面提到,翠鸟在水下可以看到猎物和障碍物的轮廓,却无法识别完全透明的玻璃缸壁,常会撞在坚硬的玻璃缸壁或缸底上。因此受伤甚至死亡的翠鸟案例不在少数。这种为了满足出片私欲而置野生动物安危于不顾的行为,同样是一种隐形的伤害,自然会遭到取缔和谴责。
摆拍风气未停
受到摆拍伤害的远不止是翠鸟。许多年前,一位外国摄影师拍摄的树蛙打伞、树蛙比中指系列照片进入网络,网友纷纷被野生动物“不经意间流露的精彩瞬间”所打动,将这系列照片推到爆火。然而,一些观察仔细的网友发现了违背出镜动物生理特性的细节,深扒之下,发现这位摄影师是精通尼龙线、胶水和喷水壶的摆拍惯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树蛙:我其实不用打伞的
这位造假大师失去信誉淡出网络之后,摆拍动物的风气并没有消失,它只是潜伏下来,进入了网络的角落里,仍有不少人在生产着印支绿鹊等小鸟与蛇缠斗、猛禽捕鼠等精美画面,在一片相互赞扬吹捧的祥和气氛中,很少有人在乎蛇是活活钉在树上的,鼠是摔晕了扔在地上的,也不在乎他们拍摄对象的健康和安全。

蛇的身体中部很明显被钉住了
无论是简单粗暴的“扎树”虐待,还是披着艺术外衣的“鱼缸诱拍”,都是将野生动物的生命尊严与自然天性,置于人类的娱乐与私利之下。美丽灵动的自然精灵,并不欠我们一场“好戏”。
原标题:傻鸟扎树?真相远比爆款视频更离谱!
来源:博物
编辑:杨樂多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