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混灰机械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第一批合成橡胶诞生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6 08:28:17   浏览次数:27  发布人:8516****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编者按1971年4月6日,北京燕山石化顺丁橡胶装置顺利产出第一批橡胶。从此,中国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经济封锁,实现了中国人的“橡胶梦”。 如今,说起橡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到婴儿奶瓶、大到飞机军舰;长到电缆、短到橡皮筋,橡胶制品随处可见。然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橡胶在我国可是“比黄金还宝贵”的紧俏物质。这一情况,自1971年4月6日11时发生改变——燕山石化顺丁橡胶装置顺利产出第一批橡胶

    编者按

    1971年4月6日,北京燕山石化顺丁橡胶装置顺利产出第一批橡胶。从此,中国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经济封锁,实现了中国人的“橡胶梦”。


    如今,说起橡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到婴儿奶瓶、大到飞机军舰;长到电缆、短到橡皮筋,橡胶制品随处可见。然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橡胶在我国可是“比黄金还宝贵”的紧俏物质。

    这一情况,自1971年4月6日11时发生改变——燕山石化顺丁橡胶装置顺利产出第一批橡胶。我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实现了合成橡胶工业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顺丁橡胶装置生产的第一块顺丁橡胶

    来源|澎湃新闻

    “第98次,成了!”

    “停!快掉转船头开回去!战略物资严禁输出!”

    20世纪60年代,一艘满载5000吨合成橡胶的轮船,正要驶离日本海域时,被日本当局截留了。中国进口合成橡胶的一丝希望再次落空。

    彼时,我国天然橡胶年产量仅199吨,连制作鞋底都捉襟见肘。更严峻的是,西方国家对华实施全面禁运,甚至拦截中国从日本购买的合成橡胶货轮。周恩来总理立刻指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合成橡胶研发。

    1962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化物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临危受命,开启顺丁橡胶自主研发。

    “顺丁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由丁二烯聚合而成,其顺式结构(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种)含量在95%以上,由此得名。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相比,顺丁橡胶的耐寒性、耐磨性和弹性更优异。”时任兰州化物所副所长申松昌解释道,“丁二烯是顺丁橡胶的单体。我们这次接到的任务,就是研究、制造、生产丁二烯。长春应化所负责研究单体的聚合成胶。”

    顺丁橡胶以丁二烯为原料,其生产技术被美苏垄断。丁二烯的制备需通过丁烯氧化脱氢反应,而催化剂的研发是成败关键。

    兰州化物所的周望岳提出“反热力学”路径,采用磷—钼—铋催化剂,但前97次实验均告失败。1962年年中,第98次实验终获突破,丁二烯收率跃居国际前列,所有人兴奋地抱在一起。这一成果在1963年全国催化报告会上引发轰动,被评价为“教科书上从未出现的新反应”。

    第一块顺丁橡胶诞生

    196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开展顺丁橡胶工业化研究与开发大会战,主战场就定在锦州石油六厂 。

    锦州石油六厂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在零下27℃的严寒中,科研人员用开水壶接力解冻管道,险因反应器过热爆炸丧命。

    1966年9月30日,锦州石油六厂诞生了我国第一块顺丁橡胶。在一个不到200平方米的厂房里,一块顺式聚丁二烯胶料经挤压干燥成为一个新产品。这是我国诞生的第一块合成顺丁橡胶,共50公斤。

    “人拉肩扛”一年完成装置搭建

    1970年,国家决定在北京燕山石化建设首套万吨级顺丁橡胶装置,采用兰州化物所与锦州基地联合开发的脂肪烃溶剂聚合技术。装置选址北京西南郊的燕山脚下,建设条件极为艰苦。工人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运输设备,寒冬中露天焊接管线,甚至因物资短缺用竹筐替代部分反应器内件。

    1971年,万吨级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

    1971年4月6日11时,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产出首批橡胶。我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实现了合成橡胶工业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71年4月6日11时,年产1.5万吨的顺丁橡胶装置顺利产出第一批橡胶

    来源|中国石化公众号

    攻克技术难关,延长设备运行周期

    投产喜悦尚未褪去,装置即暴露出严重问题:氧化脱氢装置自聚物堵塞如石、聚合釜挂胶难清、污水刺鼻难处理。工人中流传顺口溜:“顺丁胶、丁二烯,三天两头出问题;拆不完的塔,流不尽的泪,清不完的釜,受不完的罪。”

    时任燕山石化聚合车间主任曹湘洪回忆:“生产记录本上写满‘紧急停车’‘清釜’字样,设备运转周期仅几天,合格率不足50%。”

    为攻克技术难关,全国8省市13个科研、设计、生产单位抽调的30多名专家,与燕山石化的工人、技术人员一起组成4个“三结合”的攻关会战小组。

    曹湘洪带领团队从溶剂油含水量入手,翻阅上千张操作记录,手工录入数十万个数据。彼时没有计算机,他靠一把旧算盘反复验算,发现溶剂油中微量水与催化剂活性的关联规律。最终将聚合釜运行周期从几天延长至240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6年,顺丁橡胶年产1.5万吨,达到了设计目标。自此,我国自主开发的顺丁橡胶技术跻身世界合成橡胶先进技术之列。

    自1979年起,燕山牌顺丁橡胶连续三次斩获国家质量金奖,远销18国,支撑起国产轮胎、航天密封件等高端制造。

    1985年,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共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周望岳手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奖杯

    来源|科学网

    从1971年第一块橡胶到如今年产40万吨的合成橡胶基地,燕山石化见证了中国从“橡胶贫困”到“橡胶强国”的跨越。周望岳晚年回忆:“我一年365天都可以上班,给我的任务一定要完成。”这种精神,恰如那团雪白胶花——无声却滚烫,平凡而坚韧,永远烙印在中国工业史的丰碑上。

    参考文献:

    [1]面对封锁,我们走出一条自己的路[N].中国科学报,2024-02-26(004).

    [2]砥砺五十载|突围封锁,“橡胶梦”梦想成真[OL].燕山橡胶,2020-07-21.

    [3]新中国第一|第一套国产顺丁橡胶装置[N].中国石化报,2019-09-19(01).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8516****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hunk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