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
西夏陵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
世界遗产大会现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西夏陵(1、2号陵)与贺兰山
从文件申报、保护规划,
到展示工程与遗址博物馆建设,
中央企业
全流程助力西夏陵申遗,
为我国又一项世界遗产申报成功
贡献央企力量!
千年黄土陵
见证百年西夏
西傍贺兰山,
东临银川平原,
西夏陵,
是我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
西夏王朝(公元1038—1227年)的
皇家陵墓建筑遗址群。
西夏陵III区西部陪葬墓鸟瞰
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戈壁上,
西夏陵占地近40平方公里,
由9座帝王陵园、271座陪葬墓、
占地5.7万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
32处防洪工程遗址及
大量以建筑构件为主的出土文物组成。
一座座巨大的圆锥形陵塔,
由黄土堆成,
每一座高达十余米。
西夏陵3号陵
(引自《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
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
西夏文化遗址。
风格独特的陵墓建筑遗址群,
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
共同构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
西夏陵1号、2号陵
(引自《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陵各类出土文物
(引自《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陵,
作为西夏时期留存至今规模最大、
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址群,
见证了由党项人创立的多民族王朝
“西夏”的存在。
其地理历史特征具有
多民族共融共生文化传统
——地理空间位处中原与西域之间、
历史阶段与宋、辽、金等朝并存。
西夏陵可直接为中国历史上
繁荣延续近200年的西夏历史
及其文明特征
提供不可替代的特殊见证,
并实证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
西夏陵6号陵鸟瞰
同时,
西夏陵,
作为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所在,
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制度、
陵墓建筑、建造技术、丧葬习俗等方面,
在“承唐仿宋”的陵寝制度基础上
坚持融汇本民族文化传统,
展现出11—13世纪
中国西北地区基于不同民族、
不同生业、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交往
而产生的文化融汇与创新特征,
成为公元11—13世纪中国西北地区
多民族及其多元文化
交流交往交融的典范,
充分展现了人类价值观的交流。
15年申遗之路
央企助力西夏陵走向世界
为助力西夏陵申遗,
中国建科所属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
在国家文物局直接指导下,
由中国建科首席专家
陈同滨研究员带领,
提出“用遗产的眼光看 从文明的角度论”的主张,
组成了学术研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
申遗项目团队。
历时15年,
该团队承担并完成了
全套《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
保护规划、展示工程
与遗址博物馆建设等
近20项申遗全过程必需的各类专业咨询,
为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提供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支撑,
贯彻了央企勇担使命、
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
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
多年来,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
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领域
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实践,
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咨询方面
屡有建树,
曾多次为国家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作出贡献。
2011年7月,
西夏陵申遗工作启动。
2013年,
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2014年,
西夏陵博物馆与游客中心建筑设计完成。
2019年6月,
新遗址博物馆于面向公众开放。
2024年1月30日,
全套《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提交。
2025年7月11日,
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西夏陵遗址博物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西夏陵遗产价值专题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西夏陵遗址现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认可“西夏陵”
符合世界遗产标准2和标准3,
认为西夏陵见证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
及西夏王朝在公元11至13世纪
丝绸之路文化与商业交流中的独特地位;
认可西夏陵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认为西夏陵完整展现了
保存在历史环境中的全部规划、建筑特征,
完整延续了
遗产与贺兰山之间
形成的视觉和精神联系。
同时,
世界遗产委员会
高度评价
西夏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成效,
认为西夏陵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土遗址保护实践与科研,
为保护该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夏陵遗产区缓冲区图
(引自《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提名文件》申报文本,建筑历史研究所绘制)
西夏陵申遗的成功,
让更多人得以了解
这持续近两百年的神秘历史,
也进一步向世界诠释
中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脉络,
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对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有重要意义。
千年风雨,
屹立不倒,
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如今,
贺兰山麓西夏陵
迎来千年命运的转折点,
它将带着党项与西夏的故事,
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中央企业将持续深耕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专业、技术支撑,
守护好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让更多中华文明精神印记
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 /END/ ————
责任编辑丨张越越
校对丨龙旭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