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混灰机械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新闻能见度 | 性教育:象牙塔里的新解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5 13:31:23   浏览次数:534  发布人:3cb7****  IP:125.64.47.***  评论:0
    导读

    近年来,我国学生群体中,每年报告的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千例,其中性传播占比达98%以上。让“艾”止步于校园,已是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校园性教育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看见李小米当时蒙了。一天之内的12名检测者,其中有5名被检测出是阳性,而且有3人还是学生。回忆起10多年前的这一幕,她仍心有余悸。李小米是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负责人,该中心成立于2006年,彼时主要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感染


    近年来,我国学生群体中,每年报告的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超千例,其中性传播占比达98%以上。让“艾”止步于校园,已是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校园性教育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看见

    李小米当时蒙了。一天之内的12名检测者,其中有5名被检测出是阳性,而且有3人还是学生。回忆起10多年前的这一幕,她仍心有余悸。

    李小米是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负责人,该中心成立于2006年,彼时主要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感染者关怀等工作。她告诉记者,那是盛夏的一天,一下子就发现了3名艾滋病病毒初筛阳性的学生,这让她意识到,“艾滋病的魔爪可能正在向校园延伸”。

    不断汇聚的信息印证着李小米的猜测。该中心的同事陆续向她反映,日常检测中发现,初筛阳性者中的学生比例快速上升,而其他公益组织同行在交流中也反映存在类似情况。

    校园防艾,迫在眉睫!李小米随即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广州市疾控中心。广州市疾控中心决定对当地已确诊的学生感染者做一次问卷调查,目的是找到他们染艾的原因,为出台应对之策提供科学依据。李小米也受邀成为调研团队的成员。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有一道问题是“您有多少性伴侣”,最初设计的选项是A.1个、B.2个、C.3个、D.4个,但长期在一线从事检测咨询工作,深谙现实情况的李小米建议改为:A.1个、B.1~5个、C.5~10个、D.10个以上。起初,调研团队的部分专家认为,选项设置的数值过高,可能无法发现真实情况。但在李小米的坚持下,专家组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很快,100余份调查问卷被悉数收回,结果令人惊讶不已。“别说专家们,连我自己也吃了一惊。”李小米说,“一小部分受访者表示,确诊前的性伴侣多得已经记不清了。”

    调查还发现,在已感染的学生中,性伴侣的数量呈现两级分化,除了一小部分较多外,还有一部分只有1个。“这提示,后者感染的原因很可能在于缺乏防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李小米说。

    此外,调查显示,学生中安全套的使用率在40%左右,异性恋人群和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基本持平。学生一旦发现染艾,往往会不知所措,抑郁焦虑,失学甚至轻生。“这都说明,学生迫切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

    调查问卷让大家看到了现实情况,并意识到了校园防艾的严峻形势。“接下来,就要找到解决之道。”李小米说。

    解法

    很快,彼时的广东省教育厅、卫生厅、共青团等部门、群团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应对之策。这让李小米很高兴,“政府高度重视,解决问题就有了希望”。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多轮实地调研以及会议研讨,大家达成共识——校园防艾,必须从性教育入手。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首先,从传播途径上看,随着防艾力度不断加强,卫生、公安等部门合作,吸毒人员、性工作者等重点人群中染艾人数逐年下降,母婴传播也已基本阻断,性传播逐渐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青少年中亦如此。其次,青少年处于性活跃期,从性教育入手开展防艾宣传,更易引发学生关注,宣传效果更佳。

    对此,陕西省一所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张雪峰深表认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该校预防医学协会会长。张雪峰告诉记者,即便是医学院校的学生,也普遍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如果就防艾谈防艾,往往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性健康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尤其是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少年,以此为切入点,能更好地引发学生关注并提升其参与度。

    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册……近年来,校园性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这几天,我们就在参与知识竞赛。”张雪峰给记者发来一个链接,点击后便可进入试题页面。这就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该活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教育部指导,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和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旨在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健康素养,促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办方不断对竞赛题量、结构以及难易度进行调整,以期进一步提升赛题质量,扩大题库知识面,以赛促学。“更新后的题库和计分方式使得竞赛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对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事实上,国家近年来不断强化校园防艾宣教工作。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通知》;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实施“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程”,要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2021年,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启动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家庭”活动。

    走心

    作为校预防医学协会会长,张雪峰每年要组织多场校园防艾宣传活动。“大部分同学很支持配合”,但他也发现,虽然校园宣教的手段有很多,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志愿者在校内发放防艾知识宣传手册或折页,往往在这个路口发到对方手上,在下个路口的垃圾桶里就能捡到。”

    在李小米看来,老套的形式只是原因之一。“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方式未能引发青年人的共鸣和思考,缺少参与感,‘不走心’。”

    李小米更倾向采用同伴教育,这种方式是指青少年就某些话题一起交流,分享观念、行为技能、信息等,以产生共鸣并实现教育目标。她告诉记者,同伴教育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国际上已经流行20多年了。但如何理解其精髓,并将之与本土特点相结合,创造属于中国高校特色的同伴教育,则并非易事。“打个比方,同伴教育与其他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拍电影,每个角色有规定的剧本,而前者更像是沙龙围炉,每个人就是在做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引发其他人的共鸣和反思。”

    今年9月初,在一所高校的大讲堂里,坐满新入学的大一新生,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此时,身着休闲装、一头短发的李小米走上讲台,背后的投影幕布上,显示着此次讲座的主题——“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性教育”。

    如果发现身边的同学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该怎么办?

    我对异性没兴趣,是病吗?

    男朋友约我去看午夜电影,他是有什么想法吗……

    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现场学生们的一阵骚动,有的三三两两窃窃私语,有的则羞怯地低下头。接着,李小米让大家把心中的答案写在手机上,通过技术手段,这些答案像弹幕一样被投射在幕布上。

    李小米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意识到,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看看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的同时,也能引发对自身固有想法的反思。在这一过程中,讲师只是在幕后穿针引线,听众才是真正的主角。

    “倾听、分享、思考,这些都是同伴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它的魂,至于具体形式,我认为可以不拘一格,并不一定很炫酷,即便是简单平实的方式,只要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对问题的反思,那就是好的。”李小米说,事实上,在开展校园性教育时,也常常选择讲座这种老套的形式,但是一旦将同伴教育的理念注入其中,那么此讲座已非彼讲座。

    多年的校园性教育经历也让李小米总结了不少经验。比如,要牢牢抓住大一新生。这些学生中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性健康懵懂无知的“傻白甜”,另一部分是已从各种渠道了解了不少相关信息的“老司机”。一场成功的讲座下来,往往能触发前者对性健康的兴趣和思考,而后者则会主动添加讲者的微信。“对讲者而言,恰恰要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树立更健康的性观念。”

    每次授课,李小米最期待的就是看到下面黑压压的听众里,不断有学生的眼睛里闪过一抹亮光。“看到这个,我就知道,那个学生走心了。”

    种子

    何小娅就是其中一个走心人。

    2015年,尚是大二学生的何小娅参加了由广东省教育、卫生、团委等机构组织的为期4天的防艾知识培训,李小米的课一下子吸引了她。“不是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更像一种经过反思后的自我认同。”何小娅说,她的家乡在中西部地区,性教育相对落后,她曾认为对性健康的无知就是纯洁的表现。通过培训,她开始了反思,并解构了既往的想法。

    培训结束后,何小娅找到李小米,希望加入团队并成为一名志愿者。2017年,何小娅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在当地一所高职院校任教,除了4年所学的专业知识,性教育也被她带了回来。

    何小娅只是一个缩影。在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些年“非常小伙伴”防艾公益组织在广东、四川、陕西、天津等省份已培育超过2000名学生社团负责人,超过500名能独立上台的校级学生讲师。“同伴教育,需要的是同龄人,因此,更希望讲师从学生群体中产生。希望他们像种子一样,把性教育播撒到祖国各地。”

    回首这些年从事校园性教育的经历,李小米坦言,初期,她所在的社会组织原本只是做重点人群干预、艾滋病检测咨询和感染者关怀,对校园防艾、性教育知之甚少。但10多年前的问卷调查结果引发了她的反思。“每次看到检测试纸上的两道杠,我的心都会咯噔一下,检测做得再及时,也已于事无补,世上又多了一名感染者。”

    随着国家层面愈发强调防艾战线前移,防患于未然,李小米也决定将更多精力投入校园性教育。从最初的“小白”,到当下校园性教育的资深讲师,李小米意识到,性教育的本质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处理人生问题的技能。

    李小米告诉记者,当她深入现实中发生的一个个真实案例后发现,这些孩子之所以会染艾,并不仅仅是缺乏知识。事实上,随着国家近年来对性健康和防艾知识的大力普及,很多学生并非不了解艾滋病病毒是什么,其危害有多大。他们缺乏的是对正常/异常状况的辨别能力,遇到问题前就应当建立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对问题、与问题共存的生命力。这些能力在李小米看来,都属于一种“人生技能”。“如果缺少了这些人生技能,即便没有染艾,这些孩子也可能在诸如交友、婚恋、工作上出问题。”

    从教后接触了很多学生,让何小娅对此深有同感。她发现,很多学生意外怀孕的事例中,除了性知识的缺乏外,更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往往是一步错,步步错。“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抑或同伴教育,各有优势,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这些形式的整合,提升学生处理人生问题的能力。”

    期待

    返乡任教多年,何小娅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对校园性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各级政府也愈发重视。

    何小娅清楚地记得,刚任教时,她报名参加了校园辅导员能力大赛,并选择了以“性行为与决定”为题的性教育课。比赛当天,当她拿出安全套,准备现场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时,却被评委叫停了,“一些评委说,这个发给学生就行了,不必拿出来展示”。

    这让何小娅很郁闷。此外,她还发现,校园内的安全套免费领取处往往设置在人流密集之所,学生们羞于当众取用,导致这些都成了摆设。

    “现在这些情况已经在逐步改善。”何小娅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自己开起了性教育课,并且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相信会越来越好”。

    张雪峰告诉记者,参与了多年的防艾知识竞赛,他受益良多。“虽然是医学生,但此前对于性健康、防艾方面的很多知识并不了解。”他表示,希望竞赛在形式上也能进一步有所创新,现在的形式还是传统的答题,与试卷相伴多年的大学生对这一形式多少有些厌倦,建议增加一些趣味性。同时,题目设置方面,希望降低一部分知识性的内容,增加实用性的技能。比如,“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哪个细胞”这个问题对于大学生,即便当时了解,也很容易遗忘,对于指导学生防艾的作用不大;而类似“当你听说身边有同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更具实践性和指导性。

    李小米表示,同伴教育具备很多优势,并不意味着它对其他方式的排斥。“期待能有更多的方式方法,课堂讲授、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另一方面,比起千百种活动形式和知识点,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大人们需要“看见”孩子们的价值观、人格底层结构、心理弹性和复原力以及同伴支援网络的建设,这些对孩子的一生平安幸福来说,至关重要。


    文:健康报记者 张磊

    图:马杨

    编辑:于梦非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cb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hunk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