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混灰机械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传播案例(14)| 从一栋楼到一个产业集群,武昌“双碳产业联盟”共闯低碳新风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8 18:55:52   浏览次数:2  发布人:437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6月3日,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环境记协)应对气候变化专委会在武汉首次发布应对气候变化传播影响力案例,旨在展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创新经验,激励更多媒体和社会各界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自应对气候变化传播案例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各理事、会员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现将案例整理刊发,今日刊发长江日报《从一栋楼到一个产业集群,武昌“双碳

    6月3日,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环境记协)应对气候变化专委会在武汉首次发布应对气候变化传播影响力案例,旨在展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创新经验,激励更多媒体和社会各界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自应对气候变化传播案例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各理事、会员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现将案例整理刊发,今日刊发长江日报《从一栋楼到一个产业集群,武昌“双碳产业联盟”共闯低碳新风口》。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从一栋楼到一个产业集群

    武昌“双碳产业联盟”共闯低碳新风口

    早春二月,武昌沙湖之畔。

    72家双碳领域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汇聚在一栋楼,以“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生态,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产业联盟,合力共闯万亿级低碳城市建设市场。

    这栋楼就是坐落于武昌区中北路上的碳汇大厦。


    碳汇大厦。

    24日晚8时,与荣能源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内灯火通明,公司执行董事长薛世海正和团队讨论荆门市东宝区电子产业园低碳改造项目的细节。

    “我们不仅负责园区5栋办公楼的空调节能改造,还作为项目牵头方,协调参与照明、智控等环节的企业共同攻克难题。”薛世海说,这些订单,正是“房东”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碳公司)为“租客”们争取回来的。

    去年7月,承接的武昌公共机构低碳减排节能改造项目,由楼内入驻的智控系统平台、空调节能改造、光伏储能等环节的多家涉碳企业协同推进,高效完成。

    湖北绿冷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卢昀印象深刻:“上下楼的企业在各环节接单,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沟通时间成本大幅降低,楼内就能交流、交接项目进度。”

    这次尝试,让双碳公司总经理马激光看到了“1+1>2”的效果。

    “节能减排的趋势造就了万亿级的低碳城市建设市场。面对如此广阔的空间,单个涉碳企业因为擅长领域的不同,难以单兵突破。因为城市和企业需要的往往是‘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双碳公司总经理马激光说,依托楼内的双碳上下游企业,成立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产业联盟,形成了一支涵盖金融、技术、应用等双碳产业链上下游、多领域的团队。


    环沙湖双碳经济带。

    去年10月,荆门市东宝区相关部门调研碳汇大厦时,对低碳城市建设很感兴趣。双碳公司带着联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主动上门对接。11月,双方达成战略合作,首期将东宝区电子产业园作为低碳示范项目进行改造。

    项目回来后,双碳公司结合联盟企业擅长的领域,为项目的细分环节找到最适配的企业。“随着项目的开展,还会涉及AI算法、光伏、储能、充电、智慧照明等环节,更多的联盟企业会参与其中,一起完成项目。”马激光说。

    “双碳”企业聚集,合力共闯市场,在行业内逐步形成声势。

    目前,通过这种模式推进的项目有60多个。随着项目的增多,不少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加入。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对产业链的充分研判和合作,准备成为该双碳产业联盟的一员,正考虑搬迁至武昌,导入更多产业进来。

    据介绍,在碳汇大厦的引擎下,武昌吸引了300余家涉碳服务企业、机构落户,布局双碳产业成效明显,围绕沙湖,襄阳大厦、天风大厦等楼宇的双碳产业已开始聚集,环沙湖双碳经济带正加速成型。

    “过去我们是被动招商,让入驻大厦的‘双碳’企业在物理层聚集。去年起,我们开始以商招商,通过联盟平台,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涉碳龙头企业落户。”马激光说,“我们不仅是‘房东’,还要与‘租户’们深度合作,帮助‘租户’资源互通,一起把‘蛋糕’做大。让‘租户’在武昌发展得更好!”

    来源 | 长江日报 记者:杨蔚 通讯员:吴迪 参与采写:栾嘉雯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37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hunk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