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打卡积累《人民日报》中那些 实用、高级的词汇!
来看这些词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应该怎么使用,怎么读呢?
词汇积累:鲐背(tái bèi)之年
原句:步伐稳健、头脑清晰……初见陈崇希,很难想象他已是鲐背之年。当谈起最新科研进展时,陈崇希更是滔滔不绝。每天沉浸在地下水研究中,他从未忘记初心。(摘自:《探寻地下水流的地质密码》)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释名》:“九十曰鲐背,背有鲐文也。”鲐是一种有斑纹的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故有此用法。
其他关于年龄的称谓
杖朝之年:
指八九十岁。《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指过了八十岁就允许拄着拐杖入朝。
从心之年:
指七十岁。《论语·为政》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世故称七十岁为“从心之年”。
词汇积累:龃龉(jǔ yǔ)
原句:国际交往难免有竞争、分歧、龃龉,“勺子和碗总有碰到的时候”。怎么处理,考验智慧,彰显格局。(摘自:《同球共济 和合共生》)
上下牙齿不相对应,比喻意见不合,相抵触。
词汇积累:涵泳
原句:研习古诗词,既要在书斋里涵泳沉潜,又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到自然,去看见诗歌里的画面,去感受诗人的心灵世界。(摘自:《诗歌里的“中国式浪漫”》)
体会,体味。
词汇积累:跫音(qióng yīn)
原句:中华上下五千年,处处都是文化的沃土,回响历史的跫音。(摘自:《让科技之光照亮文明星空》)
足音,脚步声。
词汇积累:踽(jǔ)踽(jǔ)独行
原句:从南旺一村,走到南旺三村,沿着已经干沟般的大汶河河床,踽踽独行,脚步踩在野蒿草上,簌簌作响,他仿佛能听到大运河曾经流过南旺闸时,浪涌船浮的涛声。(摘自:《济宁运河人家的故事》)
“踽踽”:孤零的样子。指孤孤单单,一个人行走。形容孤独无亲。
词汇积累:终日乾乾
原句:没有比拼就没有进步。《周易·乾卦》大象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爻“终日乾乾”以“进德修业”,四爻“或跃在渊”而“欲及时也”,为所处的时代而努力。(摘自:《“比”的种种》)
原句:“终日乾乾,与时偕行。”青年以接续的力量推动时代的巨轮大步向前,青年用热诚的双眸见证国家的发展蒸蒸日上。(摘自:《以青年力量续航前行,以青春之我见证蜕变》)
自强不息,勤奋努力。
词汇积累:食洋不化
原句:我们要在创作上,在主题表达上,在人性挖掘上,继续提升讲述故事的能力和视听呈现的水平,同时还要既避免“食洋不化”也避免“孤芳自赏”,既避免“妄自菲薄”也避免“妄自尊大”,要用更加开放的胸怀来彰显文化自信。(摘自:《火热开局 乘胜而上》)
将外国经验全盘引用而不作分析比较。
词汇积累:日拱一卒
原句:由此观之,看似横空出世的创新,背后离不开自身努力、生态培育、政策助力,是各类创新要素日拱一卒、日积月累、同频共振的结果。(摘自:《现象级创新,中国后劲如何?》)
原句:进入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对全球用户产生极大吸引力,展现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这离不开科研团队数年如一日,日拱一卒、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摘自:《坚持干字当头,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比喻每天努力一点点,即使进步微小,但长期积累下来,终会取得显著成就。
来源: 综合自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文章《鲐背之年、杖朝之年、从心之年......都是指多少岁? 》《踽踽独行、终日乾乾......这些词你会用吗?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庖丁解news”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